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书 > 教学心得

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4-07-02 22:37:20
教学心得体会(15篇)

教学心得体会(15篇)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心得体会1

一、教书难,育人更难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这为师之道,除了教授书本知识外,更要传授生活道理、解答人生疑惑,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我们虽然在学校学到了许多知识,但是要把他们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实在是有些难。

育人难,难在对学生的说服和诱导上。人的心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作为新教师光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能力,所以很难教育好学生。

二、教师要有扎实功底

(一)要有渊博的知识。我们有些学科老师自身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得不够,不善于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善于补充教材之外的知识。常言道“给人一碗水,自己应备一桶水”,这“一桶水”所折射的道理显而易见。教师要想拥有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就不能满足于已有的学历和已掌握的知识,不仅要注重积累,而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为适应全面育人和教育职能多样化的需要,教师应摆脱只能教一门学科的局面,应既能教必修课,也能教选修课、活动课,由单一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转变。我们提倡教师不仅能在本专业领域中贡献突出,更要多才多艺。这样,当我们每天站在学生面前时,都能别具一番神韵,别有一番风采。

(二)要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推广使用普通话,是我们教育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要把练习普通话当成是提高自己素养的必修课,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三)要会写一手漂亮的字。一手好字是教师的门面和形象。一位好的老师,他每一节课的板书都是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

(四)要熟悉每一位学生。只有熟悉学生,才能准确地把握这个学生的智育、品行、学业方面的优势优点,以及存在的不足。我们才能够备好课,才能够组织好教学,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首先就是要宽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更不能和自己的学生斗气,如果老师能宽容他们,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学生会更快的改正错误。

其次是要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好学生的表率。我们不能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顺利时,就对学生和蔼可亲;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绪低落时,就把不愉快的情绪发泄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自己的出气筒。这种对学生忽冷忽热的态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到不把情绪带进课堂,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对学生热情、耐心。我们也不能在学生面前表现的很脆弱或是很随便,如果老师做的还不如学生,就会对老师不信任,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伟大而高尚的,他们甚至认为老师就应该是完人,圣人,没有缺点,从不犯错误。

教学心得体会2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船撑出绿荫来。”春姑娘已经向我们缓缓走来,在这春意盎然的阳春三月里,我们迎来了3月12日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为响应国家绿化的号召,使当代大学生充分了解有关数目的知识,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及其远大意义;进一步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保护树木花草的责任感;增强爱护树木的能力。于是我们学校响应国家“大学林”的号召,组织开展了大型植树活动。

3月4日下午我们每个人带着小红帽,站在操场上拉开了此次活动的帷幕,我们经常听别人说“把绿地送给大地。”因为绿地是大地的衣裳。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大地呈现一片欣欣向荣勃勃生机的景象,万物都向人们露出春天的微笑。3月4日在这个阳关明媚的日子,我们代表学校执行一个特殊而神圣的任务——植树。怀着兴奋而又期待的心情,我跟着这支植树的大队出发了。

在车上我们兴致勃勃,一路欢声笑语,脑袋里在思考着植树的整个过程究竟是怎么的呢?一路看窗外,看着看着只见窗外逐渐由城市变成宁静朴素的小山村。不一会老师就对我们说:“我们的目的地到了,请各位同学下车。”下车后我们步行了一段路程,来到了植树的地点,这里简直就是就焕然一新,空气也新鲜了许多,大片大片的绿色映入眼帘,看到属于我们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的小树苗,我很高兴,因为我们的任务是要赋予她神圣的生命,各位同学都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老师发放工具。我和另外的两个女同学组成了一组,我们这组领了两个铁铲和三棵树。我们先把树苗搬到我们我们要种的地方,不论男生还是女生,我们开始动手挖的挖,锄的锄,铲的铲,干的热火朝天,等我们挖的差不多,我们就把树苗的根部拿去衡量我们的坑够不够大、够不够深,如果不够,就继续挖,直到合格为止。然后把树苗放进去,扶正,盖上泥土,然后再给生机勃勃的树苗浇浇就可以了。最后我去打了一桶水,给刚种好的树苗浇上水。整个植树的过程就完了,我们一组看着自己刚刚种好的小树,心里不要提有多高兴。我们分别看看自己的手上、脚上都沾上了泥土,心里想着为城市增添一点绿可真不容易啊!

几亿年前,地球归动物所拥有的时候植物繁茂,到处生机勃勃,充满了绿色,但是,智商远远高出其他动物的人类出现后,植物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的急剧减少。那是因为,人类为了建造房屋,砍伐树木所造成的。有的是因为商业需要,大批大批的砍伐树林留出空地,用来建造大楼。正因为许多人擅自砍伐树林和树木,所以大自然被破坏。

砍伐树木的坏处很多。大家都知道树木可以循环二氧化碳,如果大量砍伐树木,树木的数量就会急剧减少,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无法得到循环。茂密的树木可以阻挡沙尘暴,前两年北京遭遇沙尘暴,整个城市被沙子所笼罩这也是因为缺少树木的保护所造成的。

绿色是生命的色彩,参加植树活动就是为生命增添活力,焕发生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植树的队伍中来,是应对全球气候变的需要、也是改善重庆生态环境的需要、更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作为山城重庆的一份子,这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的的历史使命,我们不容推卸,而要勇于担当。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博的,但是只要千千万万人参与进来,在微博的力量也会变得无穷大,在微小的绿叶也可以造就一片森林海洋,绿色成就生命,生命延续绿色,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一起用双手托起一片绿色的明天,托起我们美好的未来!

天空,已有蔚蓝色变成白色;河流,已由清澈明净变成发黑发臭的污水;森林,因为人们不保护,已有郁郁葱葱慢慢变为一片荒芜。我们应当让秃岭变青山,让沙漠变绿洲。所以在今后我就要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种下一棵小树,为我们的城市增添一点色彩。

此时我心里满是快乐与轻松,很快一颗颗树苗就在春土中,以昂扬的的姿态向世界宣布自己有块立足之地。此后,它们会长成参天大树。

……此处隐藏14896个字……。而对于数学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去挖掘数学,他不仅要能“做”、“会理解”,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去“理解”,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辨证等方面去展开。

以函数为例:

从逻辑的角度看,函数概念主要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三要素,以及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具体的特殊函数,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函数的全部。

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函数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函数与其他中学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方程的根可以作为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数的图象在x轴上所对应的横坐标的集合;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同样,几何内容也与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在教学生时,不能把他们看作“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三.多媒体走入课堂势在必行

课程改革是创新和继承并存的过程,课程理念的创新来自于实践,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化,信息技术与新教材的整合更能体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高中数学新教材简洁、实用,一改过去教材不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结果轻过程”,对背景知识的关注和应用不够;不注重实践和应用。新教材中选取了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和学生熟悉的教材,用生动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结论及思想方法发生发展过程的学习情景,使学生感到数学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从而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

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效果会更好,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不仅优化了教学效果,扩充了课堂容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知识的应用价值及活动理论上的教学新理念,呼唤教学理念的更新。而且,多媒体的应用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轻松感、愉悦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一改老式数学教学的苦燥无谓。因此,多媒体走入课堂势在必行。

四、要精讲例题,多做课堂练习,腾出时间让学生多实践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完整整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一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作准备。

教学心得体会14

愉快教育又称“乐学”教育,它针对学生负担过重的状况,进行改革实验,取得丰硕成果,逐步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愉快教育的实质是让学生“人人有快乐的追求,事事有奋斗的目标,天天有攀登的行动,时时有成功的喜悦”,真正达到变“苦学”为“乐学”。

愉快教育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它吸收情境教学、和谐教学、目标教学的合理内核,逐步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愉快教学模式,其运作流程分为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第一阶段:以趣激学,引发动机,展示目标。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气氛,做到揭题引趣,强化求知欲望,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兴趣盎然地、主动自觉地投入学习。第二阶段:以趣导学,组织认知,掌握目标。教师要善于设疑或启发学生质疑,以疑启思,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教给思路、方法或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领悟,以思导学,使学生在学中寻趣。第三阶段:以趣励学,适时评价,反馈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过程和效果适时地作出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手段及时反馈信息,让学生感到学习上的进步,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参与教改实验的教师把愉快教学模式形象地表述为三句话:“课伊始,趣已生;课正行,趣正浓;课已毕,趣犹存。”让学生在教学全过程中,始终保持大脑的兴奋状态,维持着兴趣的延续和发展;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心境中进行学习,在兴奋的激情中融化吸收新知识,使学生的智力潜能在非智力因素的推动下得到发展,从而改变了生硬、呆板地强制学习的教学方式,使教与学在“以趣导学”中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教学心得体会15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班的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及国学教育。一个学期的国学教育教学,我既深深地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作为教育工作者肩上担子的重大。回顾一学期来的国学教育教学,我的收获很多。

一、备好课,让学生享受国学课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年级的孩子拼读能力和识字能力低,我首先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以讲故事等方式像孩子们介绍一些生动有趣,励志的事例,使学生对国学有了新的认识了,学生们产生了兴趣之后,我就备好课,为上好课做准备。俗话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总是本着学习的态度多学习,多向他人请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加上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们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到国学的美,让他们感觉到,上国学课就是一种享受。

二、学以致用,落实生活

课上好了,学生也听懂了,行了吗?还不行!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学了这些传统文化,学了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就得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指导我们的人生,要不学了也是白学,也是空喊口号,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学校设计印发了《弟子规生活力行表》,要求学生每天晚上睡前根据自己一天来的行为进行暮醒,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实际,让家长配合每天和孩子们一起完成表格评价,都要坚持落实。上面有家长们每周想对孩子或老师

说的话,教师对家长或是学生说的话,通过家庭和学校的联系,家庭和学校的共同监督教育,这样既指导学生如何改进,又肯定其获得的进步。让国学学习落实在学生的每一天,真正达到教书育人。使其懂孝道,懂得为孝顺父母,为自己未来而努力读书。

当然,要求学生做到,我们老师也要先做到,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比如说,要学生读书,要他们背《弟子规》那我们老师先得能背出来,老师先背一次给他们听让他们来当考官,做他们的带头榜样,这样他们才敬佩,才有兴趣去背好。每天早操后的读国学时间,我也饶有兴趣,摇头晃脑地和孩子们一起读背。走在校园的走廊,通道,每夜角落都有古诗、对联,学生每天都生活在这样浓浓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当然一门新的学科的成长,需要更多的是反复的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在下学期的国学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

这就是我的一些教学心得,希望大家能多多批评指点!附送:

《教学心得体会(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